联系邮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务热线: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传真:
咨询QQ:
863578962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哩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哩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从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乾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於20世纪中叶。
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热能是指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麽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於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义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除以上利用外,从热水中还可提取盐类、有益化学组分和硫磺等。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今年印发的《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省将推进石家庄平山、张家口赤城等7个区域的地热旅游资源开发,到2020年全省实现地热种植30000亩,地热养殖3200亩,接待地热旅游6000万人次/年。
《规划》提出,我省将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高、安全隐患大的煤矿退出市场,依法关闭长期亏损、运营困难和非机械化生产的落后煤矿,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5100万吨。今年,保定、廊坊禁煤区实现电煤、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到2020年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基本形成“无煤市”。到2020年,平原农村采暖散煤基本清零、山坝等边远地区采暖散煤控制在800万吨以内。
推进煤矿企业整合,推动生产集约化,到2020年煤炭开采企业控制在10家以内、煤矿数量60处左右。合理确定煤矿产能,打击超能力开采行为,煤炭产能、产量分别保持7000万吨、6000万吨水平。
在减少用煤的同时,推广地热利用。以保定、承德、廊坊等地热资源条件优越的市为重点,打造1-2个北方地热温室示范基地。以环京津地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为重点,推进石家庄平山、张家口赤城、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保定白洋淀、邯郸古城、唐山菩提岛等区域的地热旅游资源开发。在保定博野等地规划建成若干地热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省实现地热种植30000亩,地热养殖3200亩,接待地热旅游6000万人次/年。
推动有条件的城镇地区优先发展地热集中供暖,“十三五”期间全省地热供暖面积新增1.3亿平方米。发展新型热源。适度建设大型燃气热电、燃气锅炉等集中供热工程,示范推广电蓄热锅炉、空气源热泵等集中供热设施。依托大型公用建筑、商业设施、开发区、居民区等,建设一批楼宇式或区域分布式燃气供热工程。合理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支持发展醇基燃料等生物质供热锅炉。加快核小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国家首个示范项目落地我省。
完善城乡居民用气设施。改造完善城镇配气管网,扩大覆盖范围,到2020年管道天然气覆盖率达95%以上。在管网难以覆盖区域,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直供,优先保障民生用气。结合气代煤工程,建设和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推进国家级战略储气库建设,加快唐山LNG接收储气站、沧州LNG接收储气站等调峰设施建设,建设地方应急调峰设施。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按照“同步推进、适度超前”原则,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京津冀城际连接通道、省内城际公路等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城区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快速充电服务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形成2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能力。
今年年发改委印发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通知,旨在促进地热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通知指出,根据该规划,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 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 7 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 4 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 500MW。到 2020 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 16 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 530MW.2020 年地热能年利用量 7000 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 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 2000万吨标准煤。
同时,在“十三五”时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掌握地热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比较完备的地热能开发利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开展干热岩开发试验工作,建设干热岩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突破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价与钻探靶区优选、干热岩开发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以及干热岩储层高效取热等关键技术,突破干热岩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瓶颈。
地质设计应明确提出设计依据、钻探目的、设计井深、目的层、完钻层位及原则、完井方法、取资料要求、井身质量、套管尺寸及强度要求、固井水泥上返高度等。主要包括基本数据和地热地质条件两部分。
基本数据
基本数据主要是明确地热井位置、设计目的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1)孔号: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热田,以热田和地区英文符号定名,统一编号,并分直井和斜井(斜井孔号后加D)。
(2)地理位置:施工地热井区域地名、方位、位置。
(3)钻井类别:开采井、勘探井、回灌井、探采结合井、定向井。
(4)设计井深:实际施工设计孔深,应标明是垂深还是斜深。
(5)设计完井层位。
(6)设计取水层位。
(7)设计取水段,根据实际钻井情况、地层裂隙、漏失情况、提供相应热储层深度、范围、确定取水段。
(8)井坐标。
(9)地面标高。
(10)定向井:方位、位移(造斜段与稳斜段)。
地热地质条件
根据地热井的位置,分析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走向、倾角、地层情况,以及分析、研究施工钻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受构造影响引起的不利因素。
(1)地质构造特征。
阐述地热井的区域构造特征、位置及周边有影响的断裂或次一级断裂、走向、倾向倾角,同时,在施工中注意地层变化、钻井过程中漏失掉块、坍塌等给工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减少事故发生。
(2)地层简述。
阐述地热井实际钻遇地层,从上到下分别按系组描述。具体划分每组地层的深度和厚度,并分别叙述各组岩性特征,从颜色、岩性、矿物成分、成岩情况、漏失情况进行厚度、定名及描述。便于施工中加以验证,进行分析、推断下覆地层,区分地层界限、指导施工,避免不利因素。
(3)热储层特征。
一个地区的地温场特征是受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壳运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因素所控制。一口地热井完井所处的热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该热储层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热储层岩性、水温、水质类型等。如天津市上第三系明化镇组的热储特征:主要分布在大兴凸起和宝坻断裂以南,顶板埋藏深度500-15‰左右,总厚度变化较大,岩性为砂岩,渗透性好,砂岩层总平均厚度占全组厚度20%-25,砂岩平均空辣奉为21%~25%;平均水器44-54℃,单井出水量30-50t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型或SO4CI-Na型水,pH值7.8到8.5。
第一点:钻机设备选型要比预测的深,不能选定多深就按多深来,从根本上避免现意外情况的出现。
第二点:保持钻井的垂直最大化,最好不要过多弯曲,以此避免井内出现事故,还能有效的降低井壁管受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第三点:严格使用冲洗液钻进,热储层内钻进严禁使用稠泥浆。要准确的钻井地质编录,严格并正确的进行地质分层,这点一定马虎不得,因为工作人员要依据钻井中的地质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并找出对策,及时的修改并完善地质设计的计划。
第四点:保持合理地井身结构并严格的固井,具体是表层关口径及下入深度应充分考虑取水设备口径和下入深度的需要;井壁管应下入热储一定的深度并严格封闭热储顶板上部各层位,尽可能做到3径或4径至孔底。
第五点:要准确的钻井地质编录,严格并正确的进行地质分层,因为工作人员要依据钻井中的地质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并找出对策,及时的修改并完善地质设计的计划。
第六点:下入表层管、井壁管前及达到设计深度时均应测井,以结合地质编录进行地质分层、了解地层温度变化和热储的渗透性、含水性特征,用以指导钻井施工。
第七点:钻井完工应及时进行洗井和产能测试,严禁停滞时间过长,洗井应针对热储地层特征、钻井深度、使用泥浆性质和稠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产能测试应满足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