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顺昌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13703221780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联系邮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务热线: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传真:

咨询QQ:

863578962

             东营网讯 截至今年四月中旬,油田已投产运行地热余热项目22个,其中14个用于供暖,共实现新增和替代供暖(制冷)面积119万平方米,相当于植树100余万棵。4月12日,记者从胜利石油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油田地热余热开发已纳入地热能国家“十三五”规划,下一步地热余热开发除了用于供暖外,还将用于温泉、养殖、生产等多方面。

油田地热和污水余热利用类型多样,浅层、中层、深层各有不同的用处,开发多年以来,油田地热余热实现年代油7376吨、代气1378万立方米、节电407万千瓦时,成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的十大业务品牌之一,助力油田走上了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在高速发展的势头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胜利油田地热余热开发利用被纳入其中,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油田将建设地热余热项目87个(余热项目56个,地源热泵项目21个,地热项目10个),实现民用地热余热供暖(供冷)面积1029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油气集输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油田燃油、燃气量60%。 “在利用地热余热供暖方面,油田已开发多年,技术相对成熟,今冬供暖季,景苑项目污水温度为53℃,供暖供水温度为46℃,回水温度达38℃,光明苑小区室内温度达到了18℃以上,下一步,油田地热余热将作用于更多的地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油田的地下除了有石油,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种资源既环保又节能,今后地热余热将不仅仅用于供暖,还将为温泉输送热水、为蔬菜大棚输送热源、为代气项目输送热能,实现地热余热全面发展。 (记者 闫雯雯)

阅读量:    2017-11-01 10:38:21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能已纳入“十三五”能源规划,地热发电前景广阔。地热发电作为无排放、无消耗的稳定能源,在中国有着较为先进陆上油气钻采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成为我国地热发电的有力后盾。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担忧与日俱增。长期不被人重视的地热能,其作为蕴涵着巨大能量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如今终于走向台前。是的,“中国地热利用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据科学网此前报道消息,相对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热是唯一不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安全方面,核电存在核泄漏风险,水电存在引发地震的争论和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而地热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据报道,当前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万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据介绍,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地热能已经成为能源型、技术型资源。目前我国用户供暖末端以散热器、地板辐射采暖为主、所需热源温度与地热资源温度相当、资源侧与需求侧匹配良好。尤其是河北省雄县,地热供暖已覆盖其县城范围的95%、供暖总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成为业内研究地热供暖模式的标杆样本。

  在中国出台的第一份地热发展五年规划《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已明确,按照当前政策导向,优先开发浅层地热能资源已成为既定方针,这也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实现地热能供暖将成为行业主流。其中包括,大力推广浅层地热能利用加强地热资源评价技术、高效换热技术、中高温热泵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建设一批中低温发电和干热岩发电项目。

  同时,将按照“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水热型地热供暖,目前,浅层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已基本成熟。并探索建立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招标制度和PPP模式,并且将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很快,在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地热能供暖位列重点推广的供热类型之一,引发社会关注。

  政策的引导将极大地推进地热能的发展,地热能也有可能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增长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据相关人士分析,“十三五”期间如果有5%的供暖通过地热实现,蕴含的商机将超过百亿元。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逐渐明朗,行业景气度将不断提升,相关企业将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国家“十一五”首次把风能、太阳能列入了五年规划,10年来风能的装机容量增长了103倍,太阳能增长了635倍,今年“十三五”地热能也被列入五年规划,地热能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地热能开发黄金时代的到来值得期待。

阅读量:    2017-10-31 14:10:26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能已纳入“十三五”能源规划,地热发电前景广阔。地热发电作为无排放、无消耗的稳定能源,在中国有着较为先进陆上油气钻采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成为我国地热发电的有力后盾。

地热能正迎来新拐点2020年目标产值将达千亿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担忧与日俱增。长期不被人重视的地热能,其作为蕴涵着巨大能量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如今终于走向台前。是的, “中国地热利用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据科学网此前报道消息,相对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热是唯一不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安全方面,核电存在核泄漏风险,水电存在引发地震的争论和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而地热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据中国网此前报道,当前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万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据介绍,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地热能已经成为能源型、技术型资源。目前我国用户供暖末端以散热器、地板辐射采暖为主、所需热源温度与地热资源温度相当、资源侧与需求侧匹配良好。尤其是河北省雄县,地热供暖已覆盖其县城范围的95%、供暖总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成为业内研究地热供暖模式的标杆样本。

在中国出台的第一份地热发展五年规划《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已明确,按照当前政策导向,优先开发浅层地热能资源已成为既定方针,这也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实现地热能供暖将成为行业主流。其中包括,大力推广浅层地热能利用加强地热资源评价技术、高效换热技术、中高温热泵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建设一批中低温发电和干热岩发电项目。

同时,将按照“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水热型地热供暖,目前,浅层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已基本成熟。并探索建立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招标制度和PPP模式,并且将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很快,在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地热能供暖位列重点推广的供热类型之一,引发社会关注。

政策的引导将极大地推进地热能的发展,地热能也有可能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增长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据相关人士分析,“十三五”期间如果有5%的供暖通过地热实现,蕴含的商机将超过百亿元。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逐渐明朗,行业景气度将不断提升,相关企业将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国家“十一五”首次把风能、太阳能列入了五年规划,10年来风能的装机容量增长了103倍,太阳能增长了635倍,今年“十三五”地热能也被列入五年规划,地热能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地热能开发黄金时代的到来值得期待。

 
阅读量:    2017-10-30 08:56:51

            地球是巨大的热库,地球核心的温度达3000℃。地热是地球内部热源穿过地壳传递的热量。在地壳板块构造边缘地热资源最丰富。地热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清洁能源。1904 年意大利拉德瑞罗建第一座利用地热电站以来,全世界掀起建地热电站高潮。美国、菲律宾、印尼、墨西哥、新西兰、冰岛是利用地热规模较大的地方。

地热和温泉的形成

地热资源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2010 年我国利用地热的设备规模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地热能利用量居世界第一。区域采暖和洗浴疗养占我国地热利用总量八成以上。水产养殖、地热温室等利用方式开始在我国起步。

地热和温泉的形成

温泉资源

      拉萨西北的羊八井盆地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地热富集区。盆地西北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断裂和东南唐古拉山山前断裂是地球深部热源向上聚集的通道,在地表形成温泉、间歇喷气井和热水塘。1976 年我国第一台大型地热发电站在羊八井建成。

地热和温泉的形成

羊八井

       地表水下渗受热,形成地下热水和热气。地下热水和热气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热水湖和沸泉。我国北方温泉下限温度20℃,南方温泉下限温度25℃。

地热和温泉的形成

地热资源

      温泉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按照化学成分,温泉有碳酸泉、硫酸泉、氯化钠泉、氡泉等类型,大都有理疗功能。碳酸泉是消暑饮料,可以促进胃肠黏膜血液循环,增加胃酸。重碳酸钠泉可以中和胃酸,治疗慢性胃炎,促进胰腺分泌,帮助脂肪和淀粉消化。硫酸泉中含硫酸镁或硫酸纳,有下泻作用,可以促进胆汁排泄。氡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心血管功能,刺激内分泌腺,镇静止痛。

地热和温泉的形成

温泉资源

       温泉在旅游、休闲和疗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西安华清池,广东从化,鞍山汤岗子,巢县半汤,都是著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福州温泉区面积5000 平方千米,水温50~80℃,是城市一宝。

阅读量:    2017-10-29 08:59:47

            近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4地质大队,在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乌江地热勘探井施工现场,成功打出了省地矿局今年的第15口温泉井,出水温度高达46℃。

       对这口地热温泉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拉动当地观光、洗浴等行业发展,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向低碳、环保、绿色迈进。

热点丨地下涌出46℃泉水!今年贵州省地矿局已打出15眼温泉井

资料图片

       2013-2016年,贵州省地矿局承担了贵阳市、遵义中部、贵定-昌明、毕节中东部、贵安新区、铜仁西部6个片区地热水资源整装勘查,勘查面积2.1万平方千米,提交地热水资源可开采资源1.25亿立方米/年;初步掌握了我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今年,贵州省地矿局已累计实施温泉(地热)井施工29眼。其中,已完成了石阡县汤山、凯里市三棵树、纳雍县董地1号、仁怀市鲁班等地热井施工15眼,正在施工钟山区周家寨、乌当奶牛场等地热井14眼。

贵州温泉资源丰富

      贵州是我国温泉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2016年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资料,全省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的72个县(市、区)均有温泉(地热)分布,共有温泉(地热)264处,优良级资源达77处。其中,自然涌出温泉91处,地热流体资源量2868.35万立方米/年;人工钻井温泉170多处,地热流体资源量4839.27万立方米/年。

阅读量:    2017-10-28 09:15:28
[前 1-10 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后 21-30 页]    共 380 条记录, 5 条 / 每页, 共 76 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保定顺昌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05600号-1    网站制作三金网络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