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顺昌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13703221780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联系邮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务热线: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传真:

咨询QQ:

863578962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可开采利用的空间较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地热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放量,行业发展前景十分明朗。但目前行业仍存在着发展阻碍,资源勘察水平、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
  在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能源消耗日益紧张,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各国共同探索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热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地热作为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全球的重视。 
  我国地热资源较丰富,近年来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也逐渐走热。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地热资源潜力巨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全国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总量为68.45亿m3,可产生的热量约为3284.8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地热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017年1月,我国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地热能利用量达到7000万吨标煤,并将加大建设浅层地热能供暖和水热型地热供暖的力度,这无疑给地热和地源热泵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地热资源迎来了开发利用的热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暘院士曾指出,若以我国现有建筑面积的5%和新增建筑面积的40%采用地源热泵供热,可获得潜在市场规模1万亿元。以此类推,到2030年,政府在地热领域的投资至少要达到30亿元。 
  地热能以其清洁度高、稳定性强、接近零排放的能源优势,备或市场的青睐,也极其吻合未来能源需求的发展趋势。而在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之势正在形成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地下的热来源、热交换、热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对于地下资源的研究仍不透彻、不全面,实际开发利用难度大。首先,就勘探环节而言,我国地热勘察程度仍然较低,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行业需要培养、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勘查方案。
  其次,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投资费用高而回报周期长。项目工程规模较庞大,而企业资金方面的支持能力有限。对于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政府应加强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保障。
  与此同时,地热能行业技术门槛较高。行业应加强干热型、物探技术的应用、提高高温利用技术水平、将强冰源热泵等新技术的研发、提高浅层地温能采用效率。创新是驱动地热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地热能企业才能散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地热能行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行业需加强地热能的快速商业化。拓展地热能在供热、发电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带动地热开发技术服务及核心装备的增长,挣脱单一的传统商业模式,促进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证券时报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预测,地热能开发利用将带动约2600亿元投资。地热能行业正在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综合发展效益。

阅读量:    2017-11-10 16:48:06

   未来五年将通过重大工程带动大范围地热开发,再带动整个规划实现的方式,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大工程为中深层地热供暖,主要选择京津冀地区。

  既有需求又有资源的京津冀地区,或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参与地热能开发“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未来五年将通过重大工程带动大范围地热开发,再带动整个规划实现的方式,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大工程为中深层地热供暖,主要选择京津冀地区。

  一些地热龙头企业已率先在京津冀地区布局,记者获悉,国内最大的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中国石化将在全国打造20个用地热能取暖的“无烟城”,其中部分位于京津冀地区。

  优越的条件

  地热能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的河北省,将加大开发地热资源的力度。

  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在“第24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6中国地热国际论坛”上表示,要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制定地热开发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综合利用、有序发展。

  已过古稀之年的钱大爷是河北省地热开发的受益者。11月中旬,北方已经入冬,钱大爷在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人才家园小区的三居室却温暖如春,本报记者看到,房间内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2摄氏度,而室外的温度已在零度以下。

  钱大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住的房子面积是156平方米,每年交2000多元的取暖费,之前住在农村楼房里,房间面积200多平方米,冬天烧煤取暖费用高达5000多元,而室内温度却在15摄氏度左右,“用地热取暖比燃煤取暖更划算”。

  雄县地热资源分布面积广,出水量大,水温高。雄县县长徐同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居民地下水取暖收费为16元/平方米,之前燃煤取暖的费用为25元/平方米。

  河北省雄县是国内首个通过地热供暖实现“无烟城”的县城,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探索出政企合作、统一开发、技术先进、环境保护、百姓受益的“雄县模式”。2014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雄县组织召开首次地热能利用工作会议,全国20多个省市的相关负责人参加,“雄县模式”开始被外界广泛知悉。

  徐同柱告诉本报记者,1973年雄县发现地热资源,但初期的利用比较粗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2009年8月地方政府与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目前中国石化在雄县实现地热供暖能力达450万平方米、覆盖了95%以上的城区。

  数据显示,2015年河北省地热资源开采量突破了1.1亿立方米,地热供暖面积达到了6300万平方米。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副总地质师刘金侠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石化在河北省的地热开发已滚动发展至容城、博野、辛集等15个市(县)区,在河北省实现供暖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

  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王志刚说,“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将加快发展地热产业,地热供暖/制冷面积将达到4.4亿平方米,这将助力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开发迎来大发展,对该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推广前景看好

  一些利好地热能发展的区域性政策有望出台,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河北省在一些被纳入到禁煤区的地区,提出采取油电代煤和天然气代煤等方式减少煤炭使用量,地热代煤也将纳入其中,未来或将参照煤改气,对地热代煤给予一定的补贴。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地热能开发企业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大气污染治理补贴。

  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补贴政策,徐同柱称之为大钱,“雄县有20个村适合推进地热代煤。”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京津冀地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在该地区大力发展地热产业,不仅对京津冀地区的调整能源利用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京津冀地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

  据悉,地热取暖前期投入较大,后期的年收益率稳定,采取“雄县模式”,将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河北省希望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复制“雄县模式”。张杰辉表示,将以地热供暖为重点,积极推广“雄县模式”,加快形成供暖制冷发电、种养殖、温泉休闲度假等多元产业链,逐步扩大地热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总量。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相当于京津冀地区2014年燃煤消耗总量的94%。目前有48个地热田,其中北京市10个地热田,总面积2760平方公里,折合标煤34亿吨;天津8个地热田,面积6380平方公里,折合标煤307亿吨;河北省30个地热田,面积约19165平方公里,折合标煤1050亿吨。这些地热田在平面上连片分布,为实现地热资源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与地热能开发“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将通过重大工程带动大范围地热开发,再带动整个规划实现的方式,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其中第一个重大工程是中深层地热供暖重大工程,主要选择京津冀地区,河北省是其中的省级示范点,其他的工程分别为沿长江经济带的浅层地热能工程,以及西藏川西地区的地热发电等。

阅读量:    2017-11-06 09:50:28

 

图为多吉在羊八井(陆琦摄)

凡是坐过动车、高铁的,想必都喝过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近日,记者在西藏地勘局见到了它的发现者——西藏土生土长的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

从事地质工作近40年来,从藏北无人区到藏南高山峡谷,多吉的足迹遍布西藏的山山水水;从主持羊八井地热田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到发现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铯硅华矿床,多吉对西藏的地质矿产如数家珍。

在多吉看来,西藏是自己的故乡,能在故乡为国家勘探储备资源,是这一生都倍感欣慰与荣幸的事业。

心系西藏

多吉出生于加查,西藏山南市的一个偏僻小县。他常说:“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广袤的天地孕育了我。”

20岁那年,他成为加查县电影队放映员。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电影放映员是让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多吉很向往外边的世界,希望能到西藏之外的地方去看看,去读书,去上大学。

幸运的是,机会终于不期而至。1974年,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多吉和20多名藏族同胞一起被推荐到成都地质学院(现为成都理工大学)读书。

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多吉被分配到被国务院命名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钻井队”所在的西藏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地热地质勘查工作。

“早上背着馒头上山,下午背着石头回帐篷”,这是西藏地质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而在多吉的眼中,早上带着希望出门,晚上带着收获回来,这是其他行业没法体会的愉悦。

无人区一个人的孤寂,雪原上得了雪盲的痛苦,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伤痛,山体塌方的惊恐……数不清的困境与危险,在他看来,却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吃苦耐劳又善于钻研的多吉,成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先后被送往意大利比萨国际地热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学习地热专业。

在美国学习期间,导师发现了这位藏族青年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劝他留美工作。就在学成登机归国的前几分钟,美国专家还一再挽留。面对盛情,多吉毅然谢绝:“我成长在西藏,我的感情在西藏,我只能够在西藏发挥作用。”

情注地勘

多吉的科研生涯从羊八井起步。

“以前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从拉萨走到羊八井得走半天。”这条拉萨通往羊八井的路,多吉走了将近40年。

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田,从1974年起被开发利用进行发电,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还都局限于浅层地热资源,对羊八井热田深部是否有可供开采的资源,国内外很多专家都持否定态度。

上世纪90年代初,多吉认真研究了这个地区跨度达20年的地热地质资料,果断地提出了羊八井不仅有可供开采的浅层地热资源,而且有可供开采的深层资源。

意见被采纳后,多吉担任了羊八井地热田深部ZK4001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的技术负责。历经两年时间的艰苦开掘,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这口井最终开采成功,成为我国目前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

对于羊八井的成功,多吉更看重的是科学理论的突破——非火山活动区不产生高温地热的认识被打破,首次创立了大陆非火山岩型高温电热系统模型和成因理论。

“科学仅仅是形而上的理论推理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实践,实践方出真知。”每次回到这里看到这口井,多吉都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他又有了新的目标。“现在羊八井所用的资源还只是‘老鼠尾巴’,深部的资源品位更好。”多吉正在极力推动深部高品质地热资源开发,“有资源条件,有基础设施,还有很好的技术积累,羊八井最适合打造成增强型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胸怀祖国

因为突出重大贡献,多吉于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西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同时,我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数不清的荣誉加冕其身。

不过,多吉不希望自己有特殊的称呼和待遇。“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积极的贡献,我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员。我的所有成就,都得益于党的培养、国家的栽培、前辈们的教导以及同事们的协作。”

秉持着这一信念,多吉将近40年的岁月年华献给了青藏高原,为我国地质理论创新和地质找矿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还先后担任过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等职务。不断变换的身份,也让多吉把对地质勘探、西藏土地的思考融入国家背景中。

2013年-2015年,他牵头组织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到2020、2030、2050年我国地热开发的技术路线图和发展目标规划。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三五”期间国家第一次把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写进全国的总规划。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提出“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这让地热资源项目负责人多吉为之一振。

“西藏是公认的矿产资源大省,铜、铬、盐湖锂、高温地热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油气、三稀矿产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西藏应发挥好自己的独特优势。”多吉的眼神坚定而清澈。

阅读量:    2017-11-05 13:48:54

          近日,以发挥地热勘查技术支撑作用、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江西省地热水资源勘查研讨会暨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2017学术年会在江西地矿局水文队举行。

  会议特邀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王贵玲作了题为《从“十三五”规划研判未来地热工作》学术报告。报告从“十二五”地热资源调查成果、“十三五”规划解读、“十三五”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十三五”科技攻关部署等四个方面讲授了国内外地热勘查前沿理论方法及盲区找热新进展、新动态、新经验。4位科技工作者从南昌盆地地热水资源勘查回顾、赣南东部地热水特征及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交流,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地热勘查成功经验。通过案例剖析、总结找热理论方法实际运用心得体会和获取的新认知、新进展,对全省地热资源深度勘查开发献言献策。

  据了解,江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数全国排名第7位。目前发现115处地热异常区,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57个县(市、区)。江西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属极具开采潜力区的地热区有97处。江西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历史虽然悠久,但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开发利用水平偏低,与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地热资源量极不相称,地热勘查、开发、应用工作任重道远。

  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座谈讨论,重点剖析了盲区找热成功经验和技术方法,结合地热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讨符合江西盆地传导型和对流型地热勘查有效途径,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本次研讨会,让与会的从事地热水资源勘查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受益良多,为切实解决地热资源勘查程度低、盲区找热难度大、地热资源供给需求矛盾凸显等紧迫现实问题,系统总结江西地热资源勘查方法、理论应用和实践经验,夯实进一步推进全省地热勘查基础,促进全省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阅读量:    2017-11-05 13:45:32

           11 月 2 日,国土资源部官网信息显示,近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多位院士及国内众多地热领域知名专家齐聚雄安新区,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2017 年年会暨雄安新区地热勘查开发学术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专家们认为雄安新区有望建成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全球样板。

雄安地热开发利用优势明显

       在上述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资源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贵玲表示,雄安新区的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浅、温度高、水质好、易回灌等特点。自南西向北东,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逐渐变好,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均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

         下图就是中国常规地热资源分布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条件好,下面这张雄安新区地热分布图中清晰地呈现了雄安新区分布的牛驼镇、高阳和容城 3 个大中型地热田。

        目前,雄安新区雄县是地热开发利用程度最好的地区,安新县和容城县的地热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潜力巨大。

       据悉,下一步,雄安新区的地热勘查将以 " 构建绿色透明雄安,打造地热利用样板 " 为目标,开展雄安新区浅层地温能调查、容城地热田整装勘查、雄县地热田整装勘查、高阳地热田整装勘查、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及科学利用示范等项目,同时计划在雄安新区建设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等示范基地。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契合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2017 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 " 十三五 " 规划》是我国首份地热发展五年规划。

       我国是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的国家,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热量折合标准煤 3.43 亿吨标煤,相当于京津冀 2014 年燃煤消耗总量的 94%,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8.18 亿吨。专家认为,以燃气等清洁能源为补充的 " 地热 +" 多能互补方案,可解决雄安新区的供热制冷需求。

       很多人理解地热,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温泉。实则不然,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供暖、供热水、医疗保健、洗浴、娱乐、温室、种植、养殖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均有运用。除此之外,地热还能用来发电。

" 雄县模式 " 将出升级版

        经过近些年的开发建设,雄县已经实现地热供暖覆盖 90%以上的供暖区,城区基本实现了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雄县也成为我国第一个 " 无烟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雄县已经形成了技术可复制、经济可行、经验可推广的地热开发 " 雄县模式 "。

        " 雄县模式 " 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早在 2014 年 2 月,国家能源局曾在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工作会," 雄县模式 " 得到了会议的肯定,被正式推广。2016 年 3 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等人也曾考察了雄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 雄县模式 " 的成功离不开中石化

        2009 年 8 月,中石化新星公司与河北省雄县政府签署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最终打造了 " 雄县模式 "。中石化新星公司目前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常规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开发区域已经扩展到 16 个省市区,地热供暖能力达 4000 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的 40%。

华泰研究所制作的这个表格,基本呈现了雄安新区雄县地热资源开发历程。

          今年 4 月初,中石化新星公司决定打造 " 雄县模式 " 升级版,即 " 地热 + 多种清洁能源 " 集成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准备在将来终结雄安烧煤取暖的历史。华泰证券研究所估算,未来雄安新区地热总投资或超 500 亿元。

机构:钻完井和设备两个环节具投资潜力

        雄县采取的 " 取热不取水 " 方式真正做到取热之后 100%回灌地下水,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技术体系。中石化也公开宣布大力推广地热开发的 " 雄县模式 "。今年,该公司计划在雄安新区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 1000 万平方米左右。

        此外,中石化还规划在 " 十三五 " 期间再造 20 座 " 无烟城 ",实现新增供暖面积和制冷面积 1.2 亿平方米,同时积极延伸地热能产业链,谋求在地热新能源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

        一些专家分析认为," 十三五 " 期间中国地热能投资规模总量将达到 2600 亿元,其中浅层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 1400 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 800 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 400 亿元。

       围绕地热开发,又将如何进行投资布局呢?目前,地热开发产业链可分为地热勘察、钻完井、供热系统设备(热泵等)制造三大核心环节。其中,地热勘察壁垒较高,地热钻完井具有一定技术壁垒,水地源热泵市场技术壁垒一般、品牌集中度低。

阅读量:    2017-11-03 10:27: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后 11-20 页]    共 380 条记录, 5 条 / 每页, 共 76 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保定顺昌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05600号-1    网站制作三金网络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