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邮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务热线: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传真:
咨询QQ:
863578962
不烧煤、不烧气,利用两口深达地下千米的地热井,就可供暖约20万平方米,每年节省标准煤近5千吨,减排碳3千多吨。近日,记者在河南多地采访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断增长和环保约束不断加码之下,随着新技术的突破,一种利用地热能供暖的新型清洁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广。
那么,这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作为“天然大锅炉”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进千家万户,破解供暖的环保之困?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热从地下来 暖流入家中
豫西冬季的黄昏,室外温度接近零摄氏度,而进入三门峡市陕州区龙飞花城小区马女士的家中,却温暖如春,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23摄氏度。马女士说,自己在郊区还有更大的房子,由于没有暖气,3年前搬进了这个小区。“因为有暖气,我买了这个小区的房子,供暖效果一直很好,有时候太热,还需要调小阀门。”
龙飞花城小区是河南省较早尝试地热供暖的小区之一。由于小区与市区之间被黄河隔开,无法接入市区的集中供暖管网,小区建成后3年无法供暖,群众意见很大。2012年,陕州区在龙飞花城小区引进首个地热供暖试点。
记者在这个小区看到,供热系统只由一口取水井、一口回灌井和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供热站房构成,从深达1800多米的取水井中抽取地下约70摄氏度的热水后,在站房内通过换热装置,将供暖管道中的自来水加热到约45摄氏度,然后输入居民家中。
“地热资源分布广泛,通过分布式集中供暖,可以消除许多地区的供暖死角。”负责提供小区供暖的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总经理侯涛说,通过龙飞花城项目的5年稳定运行,目前,集团供暖面积不仅在陕州区扩大到了5个小区,而且已经推广到了河南黄河以南、不属于传统供暖区域的周口、开封等地区。
除了清洁环保、供暖无死角,价格低廉也是地热供暖的优势之一。按照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与居民的供暖协议,采暖费按房屋建筑面积的90%收取,每平方米费用16元,与当地其他供暖方式相比,普遍便宜6到7元。
长久以来,周口市冬季都没有暖气,居民取暖只能用空调或燃气壁挂炉。运用地热供暖,周口市太康县的银晨国际小区成了全县首个供暖小区。住户赫贺说:“136平方米的房子,空调取暖一个月电费要700多元,壁挂炉的气费更贵,而地热供暖4个月不到2000元。”
资源丰富适合国情 技术成熟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地热清洁供暖的应用前景广阔。”研究地热能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认为,从现实需求看,目前,我国北方冬季供暖的环保压力不减;同时,黄河以南不属于传统集中供暖区域的中东部地区对冬季供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地热供暖可同时破解这两大难题。
“地表至地下200米地热属于浅层地热,200米至3000米地热属于中层地热,3000米以下地热则属于深层地热。”汪集暘说:“从分布看,我国深层高温地热资源稀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而中浅层适宜供暖的地热多,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中东部,这就为地热供暖推广提供了可能。”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二五”期间对我国33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地热资源普查,我国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达26亿吨标准煤,但目前实际开采量只有2100万吨标准煤,其中适宜供暖制冷的地热能年可开采量达7亿吨标准煤。
“与浅层地热供暖占地面积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相比,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占地面积小,且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汪集暘表示,从技术角度看,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的突破与完善为地热清洁供暖推广提供了条件,以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的多个试点为例,一口深度1千至2千米的地热井即可满足约20万平方米的采暖。
在河南多个试点项目中,记者看到每个供热站房内,地热水与供暖管道中的自来水都各成循环系统,不互相干扰,也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安装在每个井口的密闭装置,地热水可实现全程封闭循环,取水井和回灌井井口还各自安装了水量表,以保证地热水100%回灌。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的技术难点在于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高志强说,为了将地热供暖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通过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依据不同地质条件已经研发出“取热不取水、依灌定采、一采两灌、加压回灌”等技术模式,攻克地下水“100%同层回灌”难题,具备推广条件。
地热能否破解供暖环保之困?
近年来,我国冬季供暖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为此,各地加大取暖热源“电代煤”“气代煤”。而今冬以来,随着“气代煤”范围的扩大,天然气气源紧张,价格一路走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气荒”。
有专家指出,供暖环保之困的出路在于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供暖热源比例。当前,我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都存在供给缺口,但地热资源丰富却开发不足,地热供暖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可为探索清洁供暖带来新路径。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计划“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目前地热清洁供暖大面积推广已初步具备条件,但仍受三大障碍制约。
据多家县域的地热供暖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地热供暖的认识还不足。记者在豫东某县采访时发现,通过省、市专家组的验证,这个县具备地热供暖条件,然而,在与地热供暖企业达成城区供暖协议后,这个县因为对地热供暖“不放心”,不惜毁约,在全国“气荒”加剧的情况下,又引进了两家燃气和电力供暖企业。
除了地方认识不足,对于地热开发企业,政策的支持引导力度也不够。据记者了解,尽管与风能、光伏等同属于清洁能源,但目前在部分领域,地热能开发企业还享受不到同等待遇。一名企业负责人说:“由于每年采暖只有4个月,为充分利用地热,企业正在研发中低温地热发电,但由于享受不到新能源电价补贴,导致成本与电价倒挂,无法并网。”
业内人士反映,缺少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也是地热供暖大面积推广的障碍之一。据介绍,由于地热供暖,尤其是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属于新兴行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行业鱼龙混杂,一些不法企业盗采、偷排地下水,从根本上损害了行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地热供暖行业的兴起,专家建议,急需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加强对全国地热资源的勘察,指导各地有序集约开发地热;二是加强对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扶持政策;三是出台行业标准,严格行业准入,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范监管。
11月23日,由河南省暖通空调冷冻节能协会、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河南分会主办,河南省建设工程监督检测行业协会协办的 “2017河南省浅层地热能清洁能源供暖节能减排高峰论坛”在郑州如期举行。
济南正式供暖已经10天。随着供暖的进行,虽然有个别小区存在整体不热的现象,但总体供暖情况已趋于稳定。记者从热企获悉,有些小区为第一年供暖,第一年供暖的具体日期根据合同约定时间来定。对这部分用户,热企将根据真正的供暖日期按天数来收取供暖费用。
尝鲜环保地热,一学校放弃燃煤
位于黄河南的济南世纪英华学校原先一直利用燃煤取暖,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山东德和地热开发有限公司接手了这个项目。
山东德和地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地方本身有一种燃煤替代的需求,后来经过科学的物探,并且找专家论证,最终发现这里有地热资源。后来又通过钻探打出了两眼地热井,并且水温水量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个是济南市区第一个地热供暖的项目。
近日,记者来到世纪英华校园旁边的换热站,一些收尾工作正在进行。“现在站内整套供热系统都完工了,而且已经给附近学校注水打压,水循环连续运行几天了。”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站内的热泵分两种,一种是电暖,一种是燃气驱动的,“这个项目热泵是靠燃气驱动的。”燃气一旦接进来马上就可以实现供热。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主要采用地热取暖。地热水进泵站之后首先进旋流除渣器除渣,再进除污器,随后进板式换热器。依靠整个泵站把地热水的热量置换出来,置换出热量以后,温度降低的地热水再通过这个系统把它回灌到回灌井里,“实现取热不取水。”
该负责人介绍,取热不取水的方式不会对地表水造成污染,避免造成沉降,也让供暖更加清洁环保。“每年可以减少煤炭燃烧200多吨”,该项目将十分环保。
金粮苑179户居民,今冬告别供暖孤岛
记者从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位于济南历城区的茗筑华府、泉景隆悦、保利海德公馆(三期)三个小区今冬已正式供暖。三个小区供暖面积共计25.64万平米,2700余户新用户从中受益。
据了解,这三个小区今冬属第一个集中供热运行季,为保障供暖运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前期注水调试到正式供暖,济南热力集团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换热站运行数据,对于一网、二网的温度和压力情况按时进行数据的上报,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济南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相关要求,第一个运行季的换热站运行及管理将由施工单位负责,上述三个小区的过滤网冲洗工作都已完成。济南热力集团将针对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用户需求,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热用户家中的用暖质量。
除了这些小区,位于历城区的金粮苑小区将在年底告别“供热孤岛”,用上清洁环保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据介绍,金粮苑小区供热面积18528.37平方米,合计179户。由于该小区为老旧小区,供暖管网无法铺设到小区内,济南热力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考虑,积极实施空气源热泵项目,满足居民的用暖需求。
“该小区为第一年供暖,将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供暖。”目前济南热力集团正在紧张地进行项目施工。
汉峪金谷部分写字楼,预计月底来暖
24日,在高新区汉峪金谷办公的市民梁女士告诉记者,济南市从11月15日开始进入法定的供暖日期,“但是在汉峪金谷的暖气却迟迟没有来。”天气越来越冷,希望济南热力能够早日供暖。
据济南热力集团客服人员答复,汉峪金谷A2-5、A2-6、A3-3商业办公楼于2016年与济南热力集团签订开户协议,协议约定供热时间为2017年12月25日。由于汉峪金谷A2-5、A2-6、A3-3为第一年供热,济南热力集团需将管网调节平衡后,陆续对其进行供热。结合目前管网调节情况,预计汉峪金谷A2-5、A2-6、A3-3于11月底进行供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在汉峪金谷办公的梁女士有着这样的疑问,第一年加入集中供暖的小区市民很多也有着这样的疑问。今年省城还将有明湖东区、长盛南区等多个老旧孤岛小区加入集中供暖。这些居民心里也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这些小区不能在11月15日供暖?”据省城一家热企的负责人介绍,“在供暖热线中,很多新加入小区的居民咨询供暖时间。”该负责人表示,第一年供暖小区的具体供暖时间要“根据供暖合同来确定”。
很多新加入供暖的单位和小区,“受换热站、供热管网的施工等因素限制”,不能在11月15日进行供暖,“不过供暖的时间都会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一位热企负责人解释,第一年加入供暖的市民,“暖气费也是从实际供暖的那一天才开始计算的,不会出现多交暖气费而少供暖的现象。”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哩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哩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从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乾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於20世纪中叶。
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热能是指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麽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於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义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除以上利用外,从热水中还可提取盐类、有益化学组分和硫磺等。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今年印发的《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省将推进石家庄平山、张家口赤城等7个区域的地热旅游资源开发,到2020年全省实现地热种植30000亩,地热养殖3200亩,接待地热旅游6000万人次/年。
《规划》提出,我省将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高、安全隐患大的煤矿退出市场,依法关闭长期亏损、运营困难和非机械化生产的落后煤矿,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5100万吨。今年,保定、廊坊禁煤区实现电煤、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到2020年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基本形成“无煤市”。到2020年,平原农村采暖散煤基本清零、山坝等边远地区采暖散煤控制在800万吨以内。
推进煤矿企业整合,推动生产集约化,到2020年煤炭开采企业控制在10家以内、煤矿数量60处左右。合理确定煤矿产能,打击超能力开采行为,煤炭产能、产量分别保持7000万吨、6000万吨水平。
在减少用煤的同时,推广地热利用。以保定、承德、廊坊等地热资源条件优越的市为重点,打造1-2个北方地热温室示范基地。以环京津地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为重点,推进石家庄平山、张家口赤城、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保定白洋淀、邯郸古城、唐山菩提岛等区域的地热旅游资源开发。在保定博野等地规划建成若干地热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省实现地热种植30000亩,地热养殖3200亩,接待地热旅游6000万人次/年。
推动有条件的城镇地区优先发展地热集中供暖,“十三五”期间全省地热供暖面积新增1.3亿平方米。发展新型热源。适度建设大型燃气热电、燃气锅炉等集中供热工程,示范推广电蓄热锅炉、空气源热泵等集中供热设施。依托大型公用建筑、商业设施、开发区、居民区等,建设一批楼宇式或区域分布式燃气供热工程。合理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支持发展醇基燃料等生物质供热锅炉。加快核小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国家首个示范项目落地我省。
完善城乡居民用气设施。改造完善城镇配气管网,扩大覆盖范围,到2020年管道天然气覆盖率达95%以上。在管网难以覆盖区域,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直供,优先保障民生用气。结合气代煤工程,建设和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推进国家级战略储气库建设,加快唐山LNG接收储气站、沧州LNG接收储气站等调峰设施建设,建设地方应急调峰设施。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按照“同步推进、适度超前”原则,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京津冀城际连接通道、省内城际公路等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城区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快速充电服务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形成2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能力。